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说库 > 都市情感 >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更新时间:2024-05-26 20:27:06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连载中

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

来源:常读 作者:国宝帮帮主 分类:都市情感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它创烧于康熙晚期,有“彩瓷皇后”之美称。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器造价最贵,艺术水平也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属于皇家专用瓷。这跟其他瓷器有着巨大的不同。所有景德镇的名瓷,都是在景德镇烧制。唯独珐琅彩,它是在景德镇挑好了素胎,运至京城。在宫廷由宫廷画师绘上珐琅彩,重新烧造。展开

小说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全本阅读

对方并不是一个正常人。

而是太监。

之所以有那么浓的尿骚味,是因为阉割后的太监,就好比自来水管没了水龙头。

如此一来,水就不会顺顺当当地流出来。

所以太监是尿失禁的。

坐厕成了他们的唯一选择,否则,他们就会滋的到处都是。

如果是等级高的太监,当然可以随时更换衣裤来保持清洁。

可是,宫中的太监们大多都是杂役,每天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换衣服,只好任它自己风干。

所以,大多数太监身上随时有一股臊气。

臭太监,臭太监,就是这么来的。

而这瓷碗,绝对是对方从紫禁城里偷带出来的。

因为这种瓷器,只有皇宫才存在。

虽然这时候,大清亡了。

但宣统还住在紫禁城里。

而且每年,民国政府还会给他400万的优抚金。

不过这对一个皇帝的日常开销来说,远远不够。

仅仅是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就养活不起。

这时候,有的宫女就提前做好了打算,及早出宫了。

至于太监,那就惨了。

他们不像宫女,出了宫后还能去大户人家里当侍女。

毕竟这社会,很少有人会要不男不女的太监当佣人。

于是有的太监就开始偷拿库房中的东西出宫变卖。

希望为自己将来存点钱。

各种字画,古玩应有尽有。

其实,不仅太监这么干,太妃们也偷偷通过太监将宫里的东西往家里运。

就连宣统自己都是如此。

这一时期,从宫里流出的宝贝不计其数。

曹子建清楚,自己是无法改变这一现状的。

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有可能流落海外甚至毁于战争的宝贝收入囊中。

“这碗一百大洋?”曹子建开口道。

“没错。”摊主点头。

“容我看看。”曹子建说着,便是仔细端详起来。

毕竟刚才只是远观,现在是直接上手。

两者的感官可不一样。

经过一番查看,曹子建发现这碗的胎质细腻薄透。

底釉是纯白釉,可谓是"白璧无瑕"。

其上的色彩新鲜柔和。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

在煤灯的照耀下,还能清楚感受到其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

碗底的款识是蓝料双方框「康熙御制」宋体款。

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这是一件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

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它创烧于康熙晚期,有“彩瓷皇后”之美称。

在历代瓷器中,珐琅彩瓷器造价最贵,艺术水平也最高,被誉为“官窑中的官窑”。

属于皇家专用瓷。

这跟其他瓷器有着巨大的不同。

所有景德镇的名瓷,都是在景德镇烧制。

唯独珐琅彩,它是在景德镇挑好了素胎,运至京城。

在宫廷由宫廷画师绘上珐琅彩,重新烧造。

从入宫开始,就没有走出宫廷一步。

所以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以前,民间对它一无所知。

只有皇帝和皇帝周圈的人见过珐琅彩。

这也是为什么,那老者不认识它的原因。

“行,我要了。”曹子建并没有跟对方讨价还价,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银票外加五个大洋,递给了对方。

看到多出了的五块大洋,摊主眼中露出浓浓的不解。

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多给自己五块大洋。

“我在琉璃厂有间古玩店,名为古雅斋,平时就爱收些玩意。” 曹子建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以后你要是手里有东西出手,可以来找我。”

“价格方面肯定让你满意。”

“最主要的,我不会过问东西出处。”

“你知道我...”摊主想说什么。

只是一句话没说完,就被曹子建给打断了。

“好了,你忙吧。”说着,曹子建拿起珐琅彩碗,转身离开。

望着曹子建渐行渐远的背影,摊主暗道:“莫非这年轻人看出了我的身份?”

“肯定是这样,不然为什么会跟我说那些话呢?”

“反正这些东西卖给谁也是卖,来这鬼市还担心被人认出的风险,还不如直接卖给他。”

“而且此人出手相当阔绰,跟他做交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摊主心中一下就有了决定。

此时,曹子建已经来到一个没人的角落,心念一动,将手中的珐琅彩碗收入了储物戒指。

【叮,检测到储物空间存入一件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wan)。”

【恭喜宿主,获得珐琅彩烧造工艺。】

系统的提示音也在证明这确实是一件珐琅彩。

要知道,在自己世界,珐琅彩瓷可是拍卖行的宠儿。

任何一件珐琅彩瓷器在拍卖会上现身,必然引起强烈关注,并能屡创天价。

动辄就有千万元、上亿元的成交价。

景德镇素有“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珐琅彩”之说。

从这个说法来看,足见珐琅彩之珍贵与特殊。

它甚至到了能跟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曹子建记得,在19年香江佳士得拍卖会上就曾上拍过跟着类似的珐琅彩。

当时是以8700多w港元成交。

自己手里这件,也差不了太多,甚至有过之。

以上就是人在民国,靠捡漏文物发家致富小说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全文故事情节紧凑、幽默、妙趣横生,作者文笔代入感强,让读者深深的陷入其中,无法自拔。